第(3/3)页 这是人之常情,相信点进这本书的朋友也会有一样的感触。 呃……我没写好,情绪没表达出来,怪我。 其实嘛,写国宝呢就不如写人。 写人多好,大家都熟知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 不管是真是假,但总归是流传开来了。 国宝嘛……大概就是知道一个名字,知道很值钱,知道很珍贵。 其他的,两眼一抹黑。 其实这些东西,归根结底都是要落到人的头上。 钻石没有经过打磨,只是方正的金刚石罢了。 巨石未经匠人雕刻,怎么会成为受人敬仰的神佛? 人,永远是其中的主力军。 而且绝大多数国宝,都出自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之手。 匠人匠人,在古代的地位,虽说不低,但是终归只是权贵的附属品。 他们依附在权贵身边,为权贵制作出精美的器具,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这些器物上有了时光的沉淀,成为了震撼世界的宝物。 四羊方尊并不是权贵亲手铸造的,但留下名字的,只会是权贵。 匠人更像是一种工具,没有人记得,只能用两个字代替。 历史总对名人更加热情,老百姓也总对留名青史的人物更感兴趣。 无可厚非,毕竟名字都留不下来,那就没什么深挖的意义。 很多的人,成为了史书上简单的一句话。 他们的分量远不及帝王将相那般重,也不会占据很长的篇幅,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 我们知道他们存在,但我们又不知道他们存在。 写书自然也是写名人,写普通人,大家不认识,也没啥好写的。 就好比纪晓岚,名气挺大的,大家也都听说过。 虽然未必是好名声,但大家感兴趣,就会有人去深挖他的资料,然后纪晓岚就成了谈资,一旦有相关的话题,知晓的人便可以好好的装一波比。 很多人学习历史,应该也就是这个目的了。 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那就是牛逼,就是了不起。 知识嘛,知道的越多,自然也就越有高傲的情结。 科学家平易近人,那是因为他不和你谈专业领域。 谈起专业领域,那再怎么平易近人的科学家,也是高傲的。 这是知识的高傲,是知识分子的高傲,也是掌握别人所不能理解的东西之时,所产生的傲然。 古代读书人在没有被打断脊梁骨之前,大多都是一身傲骨。 被打断脊梁骨之后……也还能出现一些有傲骨的,但总体没之前那么硬气了。 至于这个被打断的时间,大家都懂。 像明朝,靖难之役时,方孝孺这样的家伙,骨头硬的不行。 硬到燕王朱棣直接把人十族灭了。 现在许多人看他的事迹,都会说一句傻帽,有荣华富贵不要,纯粹的傻子。 其实这只是咱们的脊梁骨软了,感受不了曾经属于大儒的风骨罢了。 感同身受,连感受都做不到了呀。 其实也是一种悲哀,时代的悲哀,人的悲哀。 啰啰嗦嗦的,其实木子菌只是想说一句。 在全书的最后,之前的设置之中,咱的最初设置,就是华夏风骨。 简单的四个字,却有着诸多血泪。 恰如鲁迅先生所言: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华夏风骨,虽九死吾犹未悔! 即便前路荆棘密布,即便明知前方是一条死路,也要为百姓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山河永固,风骨长存!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