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不速之客-《黄天之世》


    第(2/3)页

    东起幽州濡水,西至凉州敦煌,北达并州受降城,南到司隶武关北部的商县。

    而人口,原来一直是太平道的短板。

    但是现在人口也不再成为问题,加上关中的人口,太平道如今麾下的民众已经超过了八百万人。

    现在太平道已经不太畏惧比拼消耗,已经有了可以和东庭还有袁绍扳手腕,进行拉锯战的实力了。

    关中乱局平息,太平道的官吏逐渐的接管了关中各城,鹰狼卫入驻地方,各地的警察部队也相继组建。

    太平道在各地建立道观,宣传太平道的思想,导人信道。

    公审、诉苦等会在鹰狼卫的主持,还有地方警察的帮助之下,和官吏的协作之中举行,关中之地也慢慢的稳定了下来。

    许安于太平观的神明台祭告黄天之后,废除司隶校尉部之称,改为中州,并命人铸中州鼎,陈放于应天府前殿,并让人将凉州鼎、并州鼎从晋阳迁出,运往应天府。

    天下十三州,太平道已得其三。

    而就在许安入主关中,太平道逐步掌握地方,再度厉兵秣马准备东征河南尹之时。

    在东郡交战的孙坚和袁绍两人,也是打出了真火。

    随着试探和前哨战的结束,孙坚亲临大军出濮阳北上进攻黎阳,袁术领南阳兵、荆州兵与刘备携手进攻东郡卫国地区。

    双方在黎阳、卫国地区,绵延上百里的地方,展开了激战,短短的三日之间,便有数以万计的军卒倒在了战场之上。

    双方都知道东郡之战的重要性,袁绍和孙坚两人为这一战几乎都投入了所有的家底。

    一直以来自太谷关一战之后,便几乎没有遭遇什么败绩,一直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孙坚,这一次并没有再复制以往的奇迹。

    虽然在擅长水战的荆州兵帮助之下,成功的在黎阳南部登陆,但是袁绍军却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纵使是东军各路将校轮番的猛攻,也未能动摇黎阳的防守。

    袁绍自邺城出征,直接进驻了黎阳,此举使得整个黎阳守军的士气大受鼓舞。

    而于此同时,冀州的几大世家不知道为何,再度下了重注给了袁绍军一方,袁绍军再度得到了两万余名新兵的补充。

    原本有些动摇的黎阳防线也随着这两万余名新兵补充,再度变得牢固起来。

    新兵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作为预备兵加入各部曲之中,补充老兵的伤亡,也是即为有作用的。

    而在徐州,袁谭派遣青州别驾王脩领青州兵和臧霸合兵一处,臧霸得到了青州兵的支援,连战连捷,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徐州的州治东海郡的郯县。

    徐州的危局,直到朱治领兵抵达东海郡,才得了缓解。

    首战朱治领兵便大破孙康之军,随后更是亲领甲骑突入乱军阵中,阵斩臧霸麾下将领孙康。

    又击破了孙观、吴敦两部,孙观溃退,吴敦被朱治所斩,随后朱治连胜五阵,一路势如破竹,沿途臧霸麾下的军众皆是胆颤心惊,望风披靡。

    朱治领大军,向着郯县挺进,继续救援徐州,威胁臧霸军的侧翼。

    若是臧霸不撤军解围,那么势必会遭到朱治的进攻,届时城内城外同时进攻,腹背受敌,难以招架。

    臧霸无奈领兵后撤,听闻朱治来援击退臧霸,陶谦大为感动,率众亲出徐州城,接迎朱治。

    陈都听闻捷报,升朱治为威虏将军,掌管徐州兵事。

    陶谦自然没有反对,将徐州兵兵权也交付到了朱治的手中。

    朱治得到了两万徐州兵相助,于是继续东进。

    不过这时,臧霸也带着主力和青州别驾王脩带领的青州兵已经在郯县以东的羽山山脚设下了军阵。

    臧霸亲自领兵,王脩带领着青州兵精锐掩护着侧翼,朱治数次进攻皆被瓦解。

    徐州羽山之战,双方共投入战兵近三万人,最后双方收兵不分胜负,各有损失。

    臧霸、王脩暂时无力西进,朱治也没有办法再度进攻,豫州兵伤亡颇重,需要休整。

    徐州的战场自此陷入了僵持。

    孙坚和袁绍两人之间的争斗,主要战场共有三处战场,一是东郡,二是徐州,三便是河南洛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