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初平三年-《黄天之世》


    第(1/3)页

    初平三年(192年)。

    这一年注定将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火最先因为袁绍与孙坚隔岸对峙,从兖州的东郡率先燃起,随后迅速的波及开来。

    到此时,天下三大势力,东庭陈都、西庭长安、太平道都没有能够置身于世外。

    兖州、冀州、青州、徐州、并州、凉州、司隶校尉部七州。

    东起渤海,西至萧关,绵延千里,烽火遍地,数以十万计军卒被卷入战争之中,数以百万计的民众被战争所牵连,数以千万计的百姓因为战争而受到影响。

    五月七日。

    距离东郡之战战端开启只过了十七日的时间。

    距离董卓派遣大军袭击太平道领地,过了十六日的时间。

    东郡的战事还处于焦灼之中。

    荆州军连攻十日,仍旧没有办法攻下黎阳,白白折损了上千人。

    袁术领南阳兵渡过了黄河,围困住了黄河北岸处于袁绍控制下的东郡卫国地区。

    黄河以北的东郡卫国地区,共有两城,一为河牧城,二为竿城,是冀州的南部屏障。

    两城分别是袁绍麾下的大将淳于琼、路昭两人镇守,袁术也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比起董卓麾下的西凉军,袁绍麾下的冀州兵和幽州兵韧性更强,战力也更强。

    虽然董卓麾下的西凉军吸纳了原本禁军的精锐,三河骑士和五校的禁军。

    但是西凉军的整体氛围受到董卓的影响,大部分原来的军将被裁汰。

    董卓大多是重用原来西凉军的将领,西凉军的嫡系对于其他地域的部曲,无论原来丁原麾下的并州军还是禁军都持着排挤的态度。

    管中窥豹,这一点的影响其实从张扬和贾栩两人带着并州兵北逃便可以看出来一二。

    军和力不齐,人心纷乱,战力也自然不言而喻。

    这也是为什么在兵力优势以及地形优势的情况一下,还被孙坚屡屡击败。

    不仅是将校的原因,不仅是指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军队的士气和人心。

    讨董联军还未解散时,孙坚当初被徐荣击败,仅得十数骑逃脱,后面收拢溃兵数千人,其实已经快到了山穷水尽之时。

    当时所有人都震恐于董卓麾下的西凉铁骑,徐荣两败联军,威声震天。

    然而董卓却在这时,让凉州的大人胡轸作为统领,带领部曲进攻孙坚。

    徐荣不属于凉州一系,主将的位置就这样被剥夺。

    而且就算是董卓麾下的嫡系凉州一派,也并非是铁桶一块。

    后面孙坚之所以能够以弱势之兵击败胡轸,反败为胜,一路连战连捷,进犯太谷关,也是因为当时胡轸和其他的将校不和。

    论起指挥,徐荣其实并不比孙坚要差,甚至还要强上些许。

    但正是因为这些董卓军内部的诸多问题,使得徐荣在偃师被孙坚反败为胜一举击败,输掉了偃师之战,也葬送了董卓军的未来。

    孙坚指挥麾下的部曲能够如臂使指,参战的军卒大多都是豫州和南阳的军卒。

    将校上下一心,军卒奋勇当先。

    将为兵胆,兵为将威。

    孙坚麾下的军卒承受压力的阀值远远高于董卓军,董卓军的败亡一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

    而败亡的种子正是董卓自己亲手种下的,如今它已经生根发芽,蓬勃生长,很快便将要结出果实。

    而这果实的成熟之地……

    便是弘农郡的华阴!

    五月七日,弘农郡的郡治弘农城中守军被包围数日,迟迟未等到援军,在黄巾军的猛攻之下伤亡惨重。

    等到黄巾军的配重投石机抵达后,仅仅发射了三轮,城中的守军便干脆利落的选择了投降。

    何曼带领着一万余名黄巾军的步卒进驻弘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