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通天教】-《魏延的种子三国》


    第(3/3)页

    魏延准备创立的新教,之所以脱胎于道教,一则是有左慈、于吉这两个现成的道教高手来帮助自己,二来道教还是有很多适合华夏的东西,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华夏特色,它还是一个多神教派,那么多神中很多都是民众耳熟能详的。

    改革道教并一统道教也是左慈、于吉一直以来的愿望,道教的大派别现在看起来只有五斗米道、太平道两大分支,但其他如左慈这样开创丹鼎派的小派系还有几十种,每个派的教义都不大相同,既不利于民众信教,也不利于集中道教的力量击败日渐猖獗的佛教,所以左慈、于吉意图借助某一个世俗力量统一道教压倒佛教的想法由来已久,现在魏延主动提出来扶持他们,当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错过。

    但在确定新教的名称、神灵、教义上,魏延跟左慈、于吉发生了争执。

    左慈、于吉还是想沿用之前的称呼,名为道教,魏延非常果断地摇头道:“太平道,五斗米道,这些道,因为张角的暴乱,因为汉中张修举旗响应张角,这两个道在大部分人眼里,已经变成了邪魔外道,我们不要再用道来做教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虽然不必拘泥于他的名称,但也要考虑到大部分大汉民众能不能接受!”

    左慈、于吉都记得张角还没有举旗暴乱之前,大汉民众对道教的接受度很高,所以张角才能一下子发动数百万教众起事,但随着黄巾军的溃败、劫掠地方沦为山贼流寇,太平道的名声也一落千丈,现在确实不宜再用道教之名。

    左慈、于吉便稽首问道:“请问将军您有何主张?”

    魏延笑道:“两位天师,给新教起名,要跟教义联系起来,我以为新教最核心的教义便是导人向善,只要人们加入我们的新教,然后积善积德,就能在死后升入天界,而信仰我们的新教,便是一个通往天界的坦途,所以新教的名字,不妨叫做通天教?”

    魏延说出通天教这个名字以后,心里怪异莫名,因为他不由得想起了《封神演义》里面的通天教主。

    在《封神演义》里,盘古开天死后,鸿钧道人执掌天道,收弟子三人,号为三友,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及通天教主,三友皆是万劫不灭混元大罗金仙圣人,简称圣人。三友各掌一教,分别是人、阐、截三教。

    通天教主执掌截教,住在金鳌岛碧游宫,在分宝崖上取得诛仙四剑及诛仙阵图,又是炼器大家,曾凭借成圣功德炼制后天功德至宝青萍剑。

    《封神演义》的作者跟写《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一样是借古讽今,《封神演义》的描写重心是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商周战争全过程的主线,而所谓的阐教与截教这两大教派恰恰是作者的杜撰。

    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他所宠信的道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阐教辅国”的玉印,可能是因为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太大了,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阐”有阐发、阐明之意,“截教”的截,是指洞悉天道的意思,再以此为基础,截灭与天道相背离的事物。

    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截教门人与阐教作对的共同理由,截教门徒通常自称“炼气士”,所以一般认为是明代道士得势的丹鼎派与被排斥的吐纳派之争,此外还包括南宗、北宗,天师道与全真教之争。

    很显然,魏延提议的通天教,跟《封神演义》里面的通天教主,没有任何鸟关系,纯粹取得是“信仰我教,便入通往天界之坦途”的意思。

    至于神灵,道教的神仙太多太泛,什么三清、六御、五方五老、四大天王、四大天师、四值功曹、五岳大帝等等,有数千个神灵,其实严格追究起来,大多是子虚乌有瞎编出来的,比如那个三清,说是三个人,其实都是老子李耳的化身而已。

    魏延分析过自古以来的宗教,凡是发展到后世生命力强大的宗教,都是一神教,如基督教、伊教、犹太教,即便不是一神教,但神灵只有几个而已,像道教这么多神灵,太过儿戏。

    其实道教这种多神教,是很原始的教派,在人类普遍处于蒙昧阶段的原始社会,部落林立、人类意识形态尚未统一、尚处于分散混乱的局面,各个氏族教都有自己的神,甚至一个氏族中还存在着多种神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自觉的渴望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思想信仰能够出现,起到团结、号召、统一氏族部落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一神教逐渐取代了多神教,尤其是耶路撒冷三大天启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教的产生,使全世界迅速的转向了一神教,而目前的大多数民主国家都是有一神教信仰的,尤其是基督教信仰,是西方民主国家自由与人权思想的支柱。

    一神教的产生对民族的形成、团结和统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传递起到了号召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第(3/3)页